-
掃一掃關注公眾號 -
就醫(yī)助手
什么是下肢靜脈血栓?
下肢靜脈血栓(Deep Vein Thrombosis, DVT)是血液在腿部深靜脈內(nèi)異常凝結形成的“血塊”,就像水管中的雜質(zhì)結塊堵塞水流。一旦血栓脫落,可能隨血液循環(huán)進入肺部,引發(fā)致命的肺栓塞(PE)。
關鍵數(shù)據(jù):全球每年約1000萬人發(fā)生靜脈血栓,其中肺栓塞是猝死的第三大原因(數(shù)據(jù)來源:WHO)。
下肢靜脈血栓的兩種類型
1. 淺靜脈血栓(如大隱靜脈):
- 癥狀明顯:局部紅腫、疼痛,可觸及硬結,但風險較低。
2. 深靜脈血栓(DVT):
“隱形殺手”:早期可能無癥狀,一旦血栓脫落,死亡率高達30%(數(shù)據(jù)來源:《新英格蘭醫(yī)學雜志》)。
哪些人容易中招?
以下人群需高度警惕(符合越多風險越高):
? 1. 長期久坐/久站(如程序員、司機、教師);
? 2. 術后臥床>3天(尤其是骨科、腫瘤手術);
? 3.孕婦或服用避孕藥(雌激素升高血液黏稠度);
? 4. 肥胖、吸煙、癌癥患者;
? 5.有靜脈曲張或血栓家族史。
警惕這些信號!
1. 早期癥狀:
- 單側(cè)腿部腫脹(比另一側(cè)粗>3cm);
- 小腿肚壓痛,皮膚發(fā)紅或發(fā)紫;
- 行走時疼痛加重,休息不緩解。
2. 緊急警報(可能發(fā)生肺栓塞):
- 突發(fā)胸痛、呼吸困難;
- 咳血、心跳加速、暈厥。
? 注意:約50%的深靜脈血栓患者早期無癥狀!定期篩查高危人群很重要。
如何預防?記住“動、穿、喝、查”四字訣
1.動:
- 久坐每1小時活動5分鐘:踮腳尖、勾腳背(促進血液回流);
- 長期臥床者需做踝泵運動5-10組(如圖示)。
2. 穿:
- 高風險人群穿戴醫(yī)用彈力襪(壓力梯度15-20mmHg)。
3. 喝:
- 每天飲水>1500ml(避免血液黏稠)。
4. 查:
- 高危人群定期做下肢靜脈超聲檢查。
-如果不幸中招,如何治療?
1. 抗凝治療:
- 注射低分子肝素或口服新型抗凝藥(如利伐沙班),需嚴格遵醫(yī)囑。
2. 溶栓/取栓:
- 嚴重血栓可能需導管溶栓或手術取栓。
3. 濾網(wǎng)植入:
- 針對反復肺栓塞風險者,在下腔靜脈放置“保護傘”。
-誤區(qū)澄清!這些行為很危險
? 按摩消腫:可能讓血栓脫落,誘發(fā)肺栓塞!
? 熱敷患肢:高溫加速血液循環(huán),增加血栓移動風險。
? 自行停藥:抗凝治療需持續(xù)3-6個月,擅自停藥易復發(fā)。
總結
下肢靜脈血栓是“可防可控”的疾病。記?。骸岸鄤油?、勤喝水、高危人群早篩查”,就能大幅降低風險。若出現(xiàn)疑似癥狀,請立即就醫(yī),爭取黃金救治時間!
健康小貼士:分享給久坐的親友,或許能挽救一條生命!